广东全运会队与澳洲墨尔本老虎队的热身赛中,张昊在终场前的关键进攻选择引发热议。比赛最后时刻,广东队落后两分但握有扳平比分的机会,徐杰快速推进并与张昊完成挡拆配合,将球精准输送至篮下无人防守的张昊手中。这本是一个轻松得分的机会,然而张昊却在接球后出现致命犹豫,放弃空位出手转而选择传球,最终导致失误葬送比赛。
这一匪夷所思的决策令人联想到CBA1"大公子1"的经典时刻,也让人不禁思考:当前国内球员的篮球智商是否普遍短板?知名评论员杨毅曾指出,国手特训营报名人数寥寥,若在篮球大省广东开设专注提升球商的训练营,或许能开辟新的市场。张昊正是这类特训的潜在目标人群——这位刚被扶正月余的球员,转眼又回归到球迷戏称的1"大番薯1"行列。
展开剩余59%比赛细节值得玩味:当徐杰突破分球时,张昊方圆数米内竟无防守球员,只需简单转身即可完成得分。但面对成为英雄的机会,他选择了最不合时宜的传球——将球交给三分能力薄弱的王少杰。这种关键时刻的决策失误,与他在CBA常规赛中1"一打五1"的莽撞风格形成鲜明对比。有趣的是,同队球员张文逸在海南热身赛中甚至将绝杀球直接扔出界外,可见广东队中类似问题并非个例。
近年来广东队内以徐昕、张明池、张昊等人组成的1"大番薯群1"和1"四张1"组合屡遭诟病,他们上场时的表现常令教练组头疼。随着张明池退役、徐昕离队,球迷曾期待这一局面改善,但热身赛表现证明问题依然存在。虽然张昊近期通过特训提升了三分命中率和挡拆配合能力,但篮球智商的短板仍制约着他的发展。
纵观篮球史,类似失误并非孤例:从CBA的1"大公子1"到NBA的詹姆斯、JR史密斯,顶级球员也常在关键时刻做出争议选择。正如苏伟、任骏飞等前辈用努力完成蜕变所证明的,球员的成长高度不取决于获得多少机会,而在于如何把握每个机会。对张昊而言,捅破自信这层窗户纸,或许比技术提升更为迫切。
发布于:福建省港联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